1月6日,山东大学2023年度“十大新闻”评选揭晓。
2023年是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学校牢牢把握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大机遇,深入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部署,攻坚克难,真抓实干,推动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学校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更加巩固,师生医务员工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更加高涨,“全面图强”的根基更加坚实。为总结回顾2023年度学校重要工作,全面展示各领域、各战线取得的重大成就,激励全校上下以当示范做表率的实际行动和扎实成效,加快实现“全面图强”的新跨越,谱写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学校组织了2023年度“十大新闻”评选活动,经广泛征求意见,综合评定出2023年度“十大新闻”,现公布如下:
一、高质量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校聚力“全面图强”,谱写教育强国建设的山大新篇章
新闻事件:4月10日,山东大学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动员大会。会议要求,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从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深刻把握主题教育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把主题教育焕发出的热情和干劲持续转化为“强校兴国”的思想共识、“乘势而上、勇毅前行”的强大动力,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医务员工,牢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进“两个先行先试”,全面提档升级“七大战略”,加快实现“全面图强”的新跨越,加快开创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局面,努力作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山大贡献。
延伸阅读: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全校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用好“金钥匙”凝聚思想共识、创新“问题树”破解发展难题、提升“贯通力”实现同题共答,为加快建设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世界一流大学、奋力谱写教育强国建设的山大篇章提供了坚强保证、注入了发展动能。学校党委强化系统观念,一体推进各项重点措施走深走实,有力有效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不懈深化理论学习,把办好校领导读书班作为重要载体,突出“奔着问题去、带着问题学、对着问题改”。 扎实讲好专题党课,丰富拓展学习形式,深入开展研究阐释,组织专家学者撰写发布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引领学生党员开展“百队百场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覆盖基层群众万余人。求真务实开展调查研究,着力推动“问题树”转化为“成果树”。坚持以融合发展的战略思维谋划学校发展,深化学科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提升创新能力,以融合发展理念引导其他重大战略升级,更深度地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凝心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动真碰硬抓好检视整改,扬长补短强化建章立制,凝心铸魂见行见效,政治忠诚坚实牢固,事业发展向上向好,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党风校风更加清正,师生医务员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学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山大风格”的建设新路愈发广阔和笃定。
二、顺利完成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校坚持以评促建,奋力开创一流本科建设新局面
新闻事件:11月5日—12月7日,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家组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深入考察并反馈了评估意见。专家组认为,山东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坚持思想铸魂,构建了“大思政”育人格局;坚持拔尖引领,构建了山大特色的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坚持创新驱动,构建了山大特色的双创教育生态系统;坚持交叉融合,“新文科”建设成效显著,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坚持追求卓越,有力打造“五级五全”质量保障体系。专家组还从强化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深化融合育人、加大数字赋能建设力度、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健全一体发展机制等方面对学校办学及人才培养提出了意见建议。
延伸阅读:2023年,学校坚持以本为本,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本,本科教育是根”的理念,大力推动人才培养在学校事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和一流本科建设目标的全面落实,推动本科教育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本科教育教学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学校获12项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高等教育(本科)获奖数量位列全国第六。新增45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累计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达到115门,列全国第六。新增2个新文科本科专业。获批2022年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研究课题10项,总数列全国第三。学校联合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开设的“刘公岛开学第一课”获评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示范项目。
三、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成果发布,焦家遗址确立黄河下游年代最早的史前城址;学校勇担文化使命,不断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新标杆
新闻事件:12月9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发布“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即“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研究成果。其中,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29处核心遗址中唯一由高校负责发掘的遗址,山东大学考古团队负责的章丘焦家遗址持续开展考古发掘和多学科合作研究,确立了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城址。
延伸阅读:2023年,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建设山东大学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专题网站,开设“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大家谈”栏目,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学习宣传。大力实施学术兴校战略、文化引领战略,充分发挥以“古文、古史、古哲、古籍”为标志的中国古典学术优势,开展了系列积极探索和生动实践,产出了系列重要学术文化成果,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探路者和先行者。6项课题获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课题(A类)重点项目,立项数位列全国高校第一。举办重大主题美术大展,以重大主题创作反哺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举办山东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成果展、“斯文在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型系列图文展”,充分展现百廿山大践行文化使命、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责任担当。联合主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曲阜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十周年座谈会,展望和探讨今后十年儒学参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目标方向和主要路径。王学典教授应邀在全国政协常委会闭幕会后作题为“守住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学习讲座。组织实施“习近平总书记文化‘两创’讲话十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第二个结合”等议题开展研讨。
四、三位学者荣获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学校夯实“第一资源”,着力构建人才强校助推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新闻事件:5月30日,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山东大学刘建亚、孙金鹏、张承慧三位教授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延伸阅读:2023年,学校强化顶层设计,成立人才发展委员会,为人才队伍建设把脉定向,强力推进重大关键性改革,集聚全球高端人才,努力培育创新团队,建好青年人才“蓄水池”,人才队伍建设接续取得突破。高层次人才领衔的3个团队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入选国家级领军人才22人,创历史新高。国家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数量稳居全国高校前列。彭实戈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陈子江荣获Walter Futterweit临床研究卓越奖,张承慧获第十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王美琴、秦莹莹获全国妇联系统表彰,于晓、秦莹莹荣获第十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孙金鹏入选“新基石研究员项目”。13人入选2023年国家博新计划,位列全国高校第7位;山大博士后在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4枚金牌、5枚银牌、8枚铜牌和11个优胜奖,金牌数和奖牌总数均位居全国高校第2位。
五、山大学子连续六年获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学校落实五育并举,奏响“学在山大、快乐成长”人才培养新乐章
新闻事件:11月18日,宝钢教育基金会2023年度工作会议暨宝钢教育奖颁奖仪式举行,山东大学10位师生获得奖励。其中,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2020级本科生王君豪以评审分数第一的成绩获得优秀学生特等奖,并作为唯一学生代表发言。这是学校本科生连续第六年获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
延伸阅读:2023年,学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三全育人”和“五育并举”的育人模式,进一步丰富“最优秀本科生”“最具创造力的研究生”的时代内涵,贯彻“学在山大、快乐成长”的育人理念,德智体美劳复合型人才培养成效显著:获批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4项,位列全国高校第二。多位山大学子挺身救人,展现青年担当,受到中央媒体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首届“励志健体,勇担使命”泰山徒步活动、自行车协会的远征锻炼实践、“学在山大·讲述青春故事”逐梦篝火等活动擦亮了学子的青春底色,磨练了他们的体质、意志和决心,增强了他们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在第二十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共获国家奖55项,获奖比例和团队数均位居国内高校前列;在第五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获7金4银,创历史最佳成绩;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特等奖2项,创历史最好成绩;在202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9项、全国二等奖9项,获奖数位列参赛高校第五;在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数量和总获奖数量均列各参赛学校之首;在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中获奖总数和一等奖数均位列全国第一;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获一等奖7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6个,获奖总数创历史新高,并列全国第一,一等奖总数位列全国第三;在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获一等奖4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8个,获奖总数位列全国第二;获“金融密码杯”全国密码应用和技术创新大赛特等奖2项。山大田径队在山东省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中获25枚金牌、13枚银牌、13枚铜牌,其中,山大高水平田径队获丙组比赛金牌榜第一名、奖牌榜第一名、团体总分第一名。
六、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数和课题数均创历史新高;学校聚焦“四个面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展现新作为
新闻事件:根据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信息服务平台发布的信息,截至12月底,山东大学2023年牵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6项、课题58项,获批立项项目数和课题数均创历史新高。
延伸阅读:2023年,学校聚焦“四个面向”,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着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学科交叉融合,稳步推进有组织的科研,学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资助609项,立项数、经费数持续增长;特别是整体质量提升明显,包括创新研究群体项目3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9项、重点类项目35项等。12项成果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在成果质量、奖励等级和奖励数量方面均实现突破。孙金鹏教授团队在Nature发文,揭示嗅觉感知的分子机制;在Cell发文,为靶向TAAR1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候选化合物设计及药物开发改造提供重要参考。孙金鹏、于晓、冯世庆教授团队在Science发文,揭示鱼油受体GPR120识别脂肪酸中单双键并引起不同下游信号通路转导机制。岩土工程团队研究成果“岩土工程重大地质灾害流固耦合模拟试验技术及应用”荣获2023年度国际岩石力学学会ISRM唯一科技创新奖。陈子江院士团队人类早期胚胎研究成果入选2022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由山大协办的山东省首台9米级盾构机“齐鲁号”下线,搭载“五官一脑”的“齐鲁号”是目前省内生产制造的“最智能”的盾构机。新增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基础研究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获评“十三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工作先进依托单位。举办第六届中国(国际)能源材料化学研讨会、第二届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大会、第一届数智化隧道地质识别与灾害防控学术会议等学术活动,学术创新力、引领力实现新提升。
七、45项课题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学校坚持守正创新,人文社科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新闻事件:9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立项名单,山东大学45项课题获准立项,立项数列全国高校第八位。立项课题包括重点项目4项、一般项目18项、青年项目23项,立项总经费960万元。
延伸阅读:2023年,学校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精神,继续大力推进人文社科振兴,积极打造人文社会科学“山大学派”。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各类重大项目10项。30项课题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立项,位列全国高校第一。3项成果获评CTTI2023年度智库建设最佳案例、4项成果获评智库研究优秀成果。在国家版本馆首批版本捐赠入藏仪式上,学校作为唯一参会的高校代表,向国家版本馆捐赠695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汉籍。杜泽逊教授的专著《四库存目标注》荣获宋云彬古籍整理奖·图书奖。获批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与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共建山东大学教育法治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政党价值与人类文明”国际会议暨第十二届中国政党研究论坛,推动建构中国自主的政党政治知识体系。一批学术成果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经济研究》《法学研究》《政治学研究》《文学评论》《历史研究》《管理世界》发表。
八、与西藏自治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山东能源集团共建未来技术学院、产业研究院;学校扎根中国大地,持续推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新闻事件:11月30日,山东大学与西藏自治区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活动在拉萨举行。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和共建“山东大学西藏研究院”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教育、科技、人才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共建“山东大学西藏研究院”,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
10月10日上午,山东大学—山东能源集团未来技术学院、产业研究院成立大会在中心校区举行。双方将共同探索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新模式,打造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以推动科研与产业深度融合、实现科技突破与学术创新为目标,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高科技企业孵化器。
延伸阅读:2023年,学校加快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深入实施服务山东战略和融合发展战略,积极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动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不断扩展“山大系”的服务效能和特色贡献。与兰州市政府、甘肃省科技厅共建山大甘肃研究院;与济南市召开校地战略合作座谈会;与烟台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日照市人民政府共建山大日照研究院;与济宁市共建山东省先进碳材料工程技术研究院。与济南市人民政府和山东能源集团合作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与华能山东公司共建碳中和科技创新联合研究院;与青岛地铁共建轨道交通产业研究院。与山东省委网信办、青岛市委政法委、工行山东省分行、中行山东省分行、国电科技环保集团等签署合作协议。与厦门大学、东北大学、青岛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山东石油化工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两项目入选“第八届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
九、牵头成立鲁港澳高校院所创新联盟;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拓宽全球合作交流新路径
新闻事件:12月18日,由山东省台港澳办、山东大学联合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科技厅主办的鲁港澳高校院所创新合作发展大会在济南举行。会上宣布“鲁港澳高校院所创新联盟”和“鲁港澳职业院校创新联盟”成立。“鲁港澳高校院所创新联盟”由山东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作为鲁港澳三方牵头高校,鼓励成员间在人员交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协同创新、产学研结合、政策咨询、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合作,积极服务鲁港澳三地科技创新和国家高质量发展大局。
延伸阅读:2023年,学校与多所全球高水平大学及研究机构密切合作,成立代表团访问多所高校并签署多个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联合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加入多个学术联盟,不断拓展国际合作网络,优化全球合作伙伴关系,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与英国剑桥企业中心、巴斯大学、布里斯托大学和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续签合作备忘录。与英国杜伦大学续签合作协议。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分别签署学生访学协议。与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签署合作协议,正式建立校际关系。开展全球友好合作交流月系列活动,邀请海内外学术领域大师举办二十余场国际学术会议和200多场系列学术讲座。举办“2023山东大学全球友好学校交流周”活动,来自全球9个国家和地区22所友好高校的代表齐聚山大,推广项目,深化合作。泰国玫瑰园中学与山东大学附属中学续签合建孔子课堂协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清洁能源创新”高校联盟在山东大学启动。与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共同牵头发起成立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体育学学科建设共同体,截至目前,已有10所中东欧高校和21所中方高校申请加入。
十、王晨校友向山大捐款支持零磁医学创新发展;学校坚持融合创新,全面开创学校、校友、社会互促共进新气象
新闻事件:12月4日下午,王晨校友向山东大学捐赠签约仪式举行。王晨校友向山东大学捐赠5000万元人民币,主要用于支持学校零磁医学创新发展。王晨校友是学校首位个人捐款总额过亿的校友。
延伸阅读:2023年,学校以回答好教育强国建设核心课题为引领,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系统构建“大校友”工作格局,着力打造校友与母校共商、共建、共享的“命运共同体”。聚焦提升校友工作的温度广度深度,用心用情用力联系好、服务好、团结好、发展好广大校友,努力画出山大人团结奋斗的最大同心圆。召开山东大学校友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暨2023年校友工作会议,成立校友发展研究中心、智慧能源行业校友会,全面汇聚校友、母校融合发展合力,奋进强国建设征程。举办山东大学校友企业家助力青岛高质量发展活动,集中签约涵盖储能、集成电路、轨道交通、软件和信息服务等重点产业链等17个项目,总投资额达83.9亿元。山东大学“杨振声奖”教育基金成立暨捐赠活动举行,教育基金由王鸿杰校友首捐创立,用以奖励在中文学科学术研究中潜心耕耘、成果显著的专家学者以及勇于创新、表现优秀的青年后学。学校着力汇聚事业发展合力,不断拓宽合作渠道,吸引爱心企业助推学校教育强国建设。华熙生物向山东大学捐赠其所持有的部分“华熙生物”股票,用于支持学校医学教育与科技事业发展,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同时以此纪念及感谢已故杰出生化药学家、“中国透明质酸之父”——山东大学教授张天民在引领生物科技、生物医药创新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和卓越成绩。此次捐赠的股票目前总市值超4亿元人民币,是山东大学建校以来接受的首笔股权捐赠。